改革創新充滿挑戰和風險,失誤和挫折在所難免。與其他行業一樣,鐵路從來都歡迎來自社會各方的監督或善意批評。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多一份寬容、少一點誤解、多一份理解。惟有如此,才能營造出寬松、包容的氛圍,鼓勵和支持更多的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激勵更多的人去探索、去改革、去創新、去奉獻……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鐵路廣大干部職工苦干、實干、拼命干,大規模鐵路建設有序高效推進,技術創新實現新的突破,客貨運量繼續保持較大幅度增長,鐵路改革開放取得新的進展,和諧鐵路建設取得重大成果!扒嗖罔F路”、“京津城際”、“六次大提速”、“和諧號動車組”、“高速客運專線”……這些炙手可熱的劃時代字眼,標志著中國鐵路現代化建設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而今,鐵路的發展已成為舉國上下關注的焦點: 鐵路作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也是關注民生的重點行業,盡管近年來成績斐然,但由于歷史形成的鐵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矛盾,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除,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從現在到2012年實現上述目標這幾年時間,是我國鐵路運輸能力最緊張的階段,既是困難過渡期,也是奮力趕超期,更是相互理解期?陀^地看,現在鐵路仍然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買票難”問題,運輸能力仍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但瑕不掩瑜,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對中國鐵路這些年來所取得的進步視而不見,早日徹底解決鐵路的瓶頸制約矛盾,讓“出行難”、“買票難”、“乘車難”走進歷史,讓旅客乘鐵路出行更加舒適、安全、方便、快捷,是包括200多萬鐵路員工在內的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改革沒有先例,創新沒有模式,改革創新充滿挑戰和風險,失誤和挫折在所難免。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國家需要更多的中流砥柱,而不是無事生非的惡意中傷。為什么非要讓沖鋒陷陣者遍體鱗傷或中劍落馬呢?與其他行業一樣,鐵路從來都歡迎來自社會各方的監督或善意批評。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多一份寬容、少一點誤解、多一份理解。惟有如此,才能營造出寬松、包容的氛圍,鼓勵和支持更多的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激勵更多的人去探索、去改革、去創新、去奉獻,萬不可讓忍辱負重者流血、流汗、又流淚!

|